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

閃電渦螺


這群渦螺常見於台灣各地漁港。對照各區域撈獲的殼,試著分辨閃電渦螺屬Fulgoraria的種類。

台灣北部到東海,多為哈密渦螺:





1淺海的小型殼,肩角圓弧。62mm,基隆近海30-50m
2東北部深海的光滑殼。85mm,南方澳拖網300m以下
3螺塔高聳,典型具縱肋的哈密F. hamillei。132mm,東海陸棚約100m
以上3例可見哈密渦螺的變化,依棲息深度而不同。淺海砂質地的小型個體,殼表花紋明晰;而深海礁岩環境,則有呈光亮者。

龜山島漁場,區域型的閃電渦螺:
4(76mm)、5(59mm)、6(93mm)、7(85mm)
與哈密渦螺比較,殼胚分二層。偶見小於60mm的厚實個體。螺塔至肩角具突出縱肋,表面附著陶紅色礦泥。龜山島海域的閃電渦螺,形態自成一格。皆為拖網船300m以下漁獲。

台灣海峽的閃電渦螺:




8(122mm)
9(96mm)
典型的閃電渦螺F. rupestris,外唇具有齒緣。殼表螺旋溝分布,於螺塔縫合處,愈形細密。澎湖海域常見,棲息於陸棚約100m。


台灣西南部到東沙海域的深海種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0疣肩明顯的木紋渦螺F.humerosa。117mm,東沙南海450m以下
11花紋斷續的光華渦螺F.leviuscula。115mm,東沙南海450m以下
12肩角圓滑的閃電渦螺亞種F. r. politohumerosa。86mm,東港近海200m
13殼胚具有褐色頂點尖的高氏渦螺F. kaoae。86mm,東沙南海500m以下
西南部近海的閃電渦螺亞種politohumerosa,型態與棲息深度,迥異於台灣海峽族群,表面常附著黑泥。東沙海域陸棚斜坡,多樣的深海地形,則有木紋、光華渦螺為代表。高氏渦螺殼形瘦長,成熟個體外唇肩部增厚。2008年命名,為紀念模式標本提供者任高慧英。

東沙海域以南的艾莉卡渦螺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14同屬體型最大的F. ericarum。180mm,越南外海300m
外唇突出的弧度與木紋渦螺相似。

閃電渦螺即使常見,乍看外型極易混淆。按個別紀錄整理,概略呈現不同區域、族群的殼型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