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

玉女寶螺


玉女寶螺Notadusta hungerfordi  (G. B.Sowerby III, 1888) ,是我親自撿到的第一顆寶螺,在大里蝦廠的棄置堆裡,1992年夏天。
這顆寶螺長2.5公分,潤澤小巧。根據蝦廠工人口述,這類漁獲來自東沙群島附近深海,或有混合北部海域者。後來,又從澎湖將軍嶼當地友人,得到一個類似體型,略修長的玉女,撈獲地點明確,為珊瑚船在澎湖西南方,200公尺以下深度,俗稱香港濱的海域。
圖一:以下是這兩顆寶螺的黑白照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澎湖將軍嶼(2006)。
編號2:大里蝦廠(1992)。

10年前,中國閔浙一帶的拖網作業發達,使得這類以往不常見的寶螺,出水量大增,從東、南海夾帶捕獲的玉女寶螺,年產量可以上萬個。傾銷至臺灣的型態如下,變化程度不一。與澎湖者相比,殼軸面齒列較為延展。一般體型約3.5公分長。

圖二:東海的玉女寶螺。深度記錄120公尺,皆來自福建(2012)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棕綠色調,側緣斑點對稱。
編號2:整體偏橙黃,側緣斑點濃密。
編號3:殼面隱約呈斷續條帶,側緣斑點消失。
編號4:整體色調淺,兩側白色滑層增厚。

棲息在這片廣闊海域的玉女寶螺,不乏體型較大者。

圖三:殼長超過4公分的個體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色彩深濃的圓形個體,東海(2010)。
編號2:殼面分佈細碎紋路,側緣斑點分明者,南中國海 (2008) 。
編號3:殼瘦長至4.7公分,側緣斑點稀疏者,南中國海(2008)。

有些玉女寶螺殼面呈斷續色帶,其共同特徵,底部軸面齒列短而不延展。
圖四:東海玉女寶螺具色帶類型 (2012)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至3:依側緣滑層包覆厚度排列。

大陸玉女寶螺尚有一族群,分佈地區可議,以下這兩個寶螺為友人直接從遼寧漁民得來,據說為東海北方所撈獲,在這樣的冷水域還有寶螺,實在存疑。

圖五:來自東海,型態特殊的玉女寶螺 (2012)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殼面色帶偏紫,側緣無斑點。
編號2:滑層增厚,兩端及底部橙紅色。
臺灣的玉女寶螺,主要發現於北部。其中體型有小於3公分的成貝,頗具特色,探討不同棲息地來源,更顯示其生態的多樣。
圖六:臺灣海域,從淺到深海的玉女寶螺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年輕個體,澎湖珊瑚船撈獲,水深250公尺以下 (2013)。
編號2:背部較不隆起的形態,釣魚台拖網,水深100公尺以下 (2012)。
編號3:邊緣增厚者,具色帶及斑點,野柳漁港蟹籠捕獲,水深50公尺 (2003)。

臺灣北海岸的玉女寶螺,會出現棲息潮下帶淺海的族群。至於東北海域者,底部齒列就近似東海者。玉女寶螺新鮮時色調豔麗、質地剔透,一年後,色彩便褪成淺淡不透光。將上述兩個早期的玉女寶螺,重新拍攝,對照今年得到的個體,就一目瞭然。

圖七:分佈臺灣西南部海域,深海的玉女寶螺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編號1:澎湖將軍嶼,水深200公尺以下(2006)。
編號2:澎湖珊瑚船撈獲,水深200公尺以下(2013)。
編號3:殼長2.1公分,澎湖珊瑚船撈獲,水深200公尺以下(2013)。
編號4:殼底具有斑點,大里蝦廠(1992)。

當初撿到的小殼(圖七編號4),便是屬於這種短底齒的類型,這與大陸沿海的族群不同。珊瑚船作業於深水域,可見低照光度、急流清澈的環境,造就這種玉女寶螺體型迷你,齒列亦成長得細緻。東海體型大的個體,殼表、齒列常有包裹泥沙粒的情形。
理解表象差異,來自地域條件形塑。寶螺表面流動的花紋,一瞥其幻化片段。
暑假在家整理貝殼,粗略筆記。